沒時間,我沒時間。 評介/柯倩華 88.03.29 聯合報讀書人
星期六下午四點十分,我們看到古怪國大樹村的居們同時在不同的地方
,做不同的事:收衣服、梳洗換裝、打點小孩和餐盒,大家都準備出門
去看六點上演的布偶劇,除了一個人---「慌張先生」以外,他還在睡覺
呢!五點十五分,大家在最美麗的金色山坡上走成一條看戲的隊伍,慌
張 先生終醒了,才想起自己是今晚的主角。
他一邊嚷著著名的口頭禪:「糟了!來不及了!」「快點!」一邊胡亂
穿上衣鞋,奪門飛奔而去。幸好!六點整到了劇場。他急忙換上戲服、
踏上舞台。唉呀!台上的演員對著他目瞪口呆,全場觀眾笑翻了天,原
來....這種從頭到尾精彩懸疑又出人意料的趣味,大小讀著一定要親身體
驗才過癮。
這是台灣最優秀的兒童繪本作者之一賴馬,又一本成功的創意圖畫書。
它的創作理念:同一畫面上,呈現各式各樣的人同時在不同地點,做不
同的事,使人聯想起一九八二年美國詩人卡拉.斯金(Karla Kuskin)和畫
馬克.西蒙 (Marc Simont) 合作的繪本《交響樂團穿衣服》 (The Phihar-
monic Gets Dressed ),呈現一零五個交響樂團團員在各自家中,為晚上
八點半的演奏會做各樣梳洗換裝的準備,最後都聚集在舞台上。該作品
頗受好評,被指定為國會圖書館童書,並提名角逐美國書卷獎,獲多項
兒童繪本罕有的殊榮。然而,相較之下,《慌張先生》獨特的圖畫風格
和巧妙經營的幽默,不僅更貼近小孩觀察的角度,也提供小孩參與劇情
並與角色同步感受的趣味空間。
《慌張先生》的藝術表現打破本土童書「美麗可愛又甜蜜」的刻板印象
,也和近來強勢炒作歐洲藝術畫派風格完全不同。他的不落俗套為兒童
繪本的「圖畫」非「插畫」做了最佳示範:圖畫風格應配合主題,一頁
一頁的畫不只詮釋故事,本身就應該是故事;它們不只說明「發生什麼
事」,要用線條、顏色、造型、佈局來表現「事情是如何發生的」。是
圖畫在繪本中的任務,是圖文合作的意義,也是作者運用圖像語言的功
力。這本書畫頁從封面標題到封底都充滿值得觀察的細節,如慌張先生
一點一點的睡姿和從床下一路往上爬的小綠蟲,再配上「趕時間」這些
小孩熟悉的經驗,是令小孩窩心的設計,它還有一個可操作指針的時鐘
,讓小孩邊看邊玩,認識「時間」;對不大會看繪本的大大人而言,更
是吸引目光的焦點。
大樹村的居民各有獨特的外貌和動作,書頁的連續性塑造了他們總是在
行動中的效果,使畫面生動鮮活,也強化臨場感。美中不足的是臉部表
情的變化和個別性稍弱,否則畫面的立體感會更好。比起作者的其它作
品,《慌張先生》更有效的運用色彩來照顧故事的情境氣氛,配合了適
當的布局,使全書明亮而不俗豔,豐富而不擁擠。
書中剪裁適度的文字,符合繪本對文字「精鍊」和「飽滿」的要求,並
適合朗讀。它們簡潔流暢的串連故事,也提供自由想像的空間。輕描淡
寫的一句「倒楣總是跟著慌張而來」,寓教於樂、點到為止。對於經常
在趣味和「文以載道」間掙扎的本土創作者,提供了一個戲而不謔、不
說教的例子。
《慌張先生》是台灣兒本土創作罕見的佳作,作者沒有過分耽溺迷戀自
己的藝術才華和想像,而能以作品的完整和平衡為主,創作出不媚俗又
充分掌握童趣的作品。我們也衷心期盼,有遠見的出版社能多鼓勵、支
持這樣的創作,為台灣喜愛繪本的大小讀者帶來更多的快樂。
◆書評
連得兩年【最佳插畫小太陽獎】的畫家-賴馬,又有新書出版了。
這次,他不再與「野狗」為伍,而是施展無比的想像力,在圖畫書上設
計了一個可以操作的時鐘,並繪製出千奇百怪的幻想動物,搭配和孩子
生活習慣相關的主題「做事不能慌慌張張」,完成這本極富趣味、絕對
能引起孩子反覆閱讀興趣的圖畫書《慌張先生》。
故事描述森林裡的大樹村,在傍晚要上演一齣好戲,動物村民開開心心
打扮好自己,然後從家裡出發,準備看戲去。只有慌張先生在家裡睡覺
睡到戲快開演了,才慌慌張張的跳下床,一路往劇場直衝,還一邊擔心
自己今天要演主角,卻可能遲到了,這可怎麼辦才好。等到慌張先生急
急忙忙爬上舞台,才猛然發現…賴馬善用圖畫書的跨頁空間,以精細的
粉彩、逗趣的造型,呈現各種可愛的動物村民,如何在相同的時間、但
不同的空間裡,進行著各自的活動。小讀者可以隨著每一頁的開展,調
整時鐘的時針、分針,享受猶如玩具書的操作樂趣,並從觀察11隻動物
在不同時間的動作,體會時間的進展所代表的意義。而主角慌張先生逗
趣的個性,不僅能在書末引發讀者會心的一笑,也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
,了解把握時間的重要性。
好書榜書評 評介/鄺靜辰(幼教工作者)
《慌張先生》是描述古怪國的大樹村居民,在某一個星期六晚上布偶劇
開演前約兩小時的眾生相,讀者像是坐在盤旋在大樹村上空的保全衛星
內鳥瞰各戶,村民赴劇場前各個千姿百樣的梳妝打扮,叫人不覺莞爾。
零食打包看戲吃的文化,在古怪國也不例外。沒時間概念的人,為趕時
間慌慌張張地頻出狀況,穿錯鞋、趕路-跑、跌、滾,最後還做了一場
戲外戲。故事情節隨著賴床的慌張先生的口頭禪而高潮迭起,守時觀眾
因迷糊的慌張先生而加看了場序幕,爆笑的結局手法幽默。書中人物造
形無一不古怪,滿符合時代潮流,為家長替小朋友作造形時,開啟化妝
點子的另一扇窗。書上的中強化了時間的重要性,也拓展了這本書的功
能;孩子從四點十分開始燃起了學習看時鐘的慾望,隨著頁數的翻動,
無形中建構了時間觀念,是本寓教於樂的好書。利用這個手動鐘,可以
繼續延伸這個故事或讓時光倒流,改寫其中的人、事、物,抑或是換個
日期來編篡。指針隨著指尖的撥弄而變化無窮,想像創造力則豐富了孩
子的世界。